跨越欧亚两大洲 自然与文化的桥梁
访问量
941

    广泛种植于植物园和私家花园的牡丹花,现在已经成为承载中德两国文化与医药历史的特殊媒介。
    中德两国都有使用牡丹入药的历史。8世纪,汇集了欧洲中世纪早期最古老的古典药方的《洛尔施市药典》(载入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就记载了牡丹的药用。世界遗产洛尔施市修道院的本笃会修道士从南欧引种牡丹,因此得名“本笃玫瑰”。为了纪念中德两国的文化联系,洛尔施市建立了国际牡丹园并且根据洛尔施市修道院命名新品种“洛尔施牡丹”。

    在中国,现在仍然将牡丹作为重要的中药,并且3000年以来,一直是艺术家和诗人们歌颂的对象。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繁荣和高贵。
    源于中德两国牡丹花共同的文化背景,德国贝尔吉施奥登瓦尔德世界地质公园、洛尔市市政府和世界遗产洛尔施修道院与中国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合作,建立了国际文化项目。该项目包括四期:1期.牡丹艺术展览;2期.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依照洛尔施市牡丹园的样式建立牡丹园;3期.开展中德两国牡丹种植和研究的科学交流;4期.根据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开展主题旅游项目。

    第一期牡丹艺术展览于2014年6月-8月在德国洛士市举办。 展览开幕前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举办比赛选取了33位当代作家的70幅作品,其中包括诗词、书法、剪纸、绘画作品等,作品反映了牡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展览开幕式于6月1日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日举办,黑森州联邦政府、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的文化顾问代表参加开幕式。通过长达三个月的中国牡丹艺术展览,德国观众在体验中国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牡丹作为连接欧亚两大洲的文化桥梁的独特魅力。

    2015年此项目将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牡丹园中延续。合作双方目前正在研讨如何种植70种由德国及其合作者捐赠的牡丹,它们象征展览会展出的70件作品,其中就有“洛尔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