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 | 时间 | 文献和科学专著名称 | 发表期刊.出版社 | 
| 李四光 | 1933 | 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 | 中国地质会志,第13卷,第1期 | 
| 李四光 | 1934 | 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材料 | 中国地质会志,第15卷,第3期 | 
| Barbour,G.B | 1934 | PhysiograpHic sfage of Central China | Bull.Geol.Soc.,China.Vol.XIII | 
| Barbour,G.B | 1934 | Analysis of Iushan glaciation Problem | Bull.Geol.Soc.,China.Vol.13 | 
| Teilhard and Young | 1935 | Cenozoic Squence in yangtz Vally | Bull.Geol.Soc.,China.Vol.XIV | 
| 李四光 | 1942 | 中国冰期之探讨 | 学术汇刊,第1卷,第1期 | 
| 李四光 | 1947 | 冰期之庐山(专著) | 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刊乙种 | 
| 孙殿卿等 | 1950 | 中国南部第四纪冰川分布概况冰碛物之分类 | 地质论评,第15卷,第1~3期 | 
| 任美锷 | 1953 | 庐山地形的初步研究 | 地理学报,第19卷,第1期 | 
| 孙殿卿 | 1957 |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纪要(专著) | 科学出版社.北京 | 
| 景才瑞 | 1958 | 关于庐山冰蚀地形的讨论 | 地质论评,第18卷,第3期 | 
| 孙殿卿等 | 1960 | 大冰期时期中国的冰川遗迹 | 地质学报,第41卷,第3~4期 | 
| 范庭兴等 | 1962 | 江西庐山-鄱阳湖第四纪冰川调查 | 江西区域地质,第2期 | 
| 黄培华 | 1963 | 关于长江以南地区冰川遗迹问题 | 科学通报,第11期 | 
| 曹照垣等 | 1963 | 关于中国冰期和间冰期的问题 | 科学通报,第3期 | 
| 景才瑞 | 1964 | 关于庐山冰碛物的讨论 | 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学术论文汇编 | 
| 曹照垣等 | 1964 | 庐山及其东麓的冰川遗迹 | 科学通报,第1期 | 
| 曹照垣等 | 1964 | 庐山冰川地形 | 科学通报,第1期 | 
| S.柯萨尔斯基 | 1964 | 中国东部山地更新世冰川作用问题 | 地理译丛,第1期 | 
| 李永昭等 | 1973 |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探讨 | 地质学报,第1期 | 
| 李四光 | 1975 | 中国第四纪冰川(专著) | 科学出版社.北京 | 
| 孙殿卿 | 1977 | 中国第四纪冰期 | 地质学报,第2期 | 
| 周廷儒 | 1979 |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 | 东京34届国际地理学会论文集 | 
| 景才瑞 | 1979 | 论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 
| 孙殿卿等 | 1979 |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及其进展 | 《地质科技在发展中》 | 
| 杨怀仁等 | 1980 |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 | 南京大学学报,第1期 | 
| 景才瑞等 | 1980 | 庐山西北麓第四纪冰川作用表皮构造的新发现 | 科学通报,第25卷,第9期 | 
| 姚檀栋 | 1981 | 用积累面积比率法研究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探讨 | 冰川冻土,第3卷,第9期 | 
| 施雅风 | 1981 | 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卷,第2期 | 
| 景才瑞 | 1981 | 庐山没有第四纪冰川吗?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卷,第4期 | 
| 张林源等 | 1981 | 庐山羊角岭“表皮构造”成因探讨 | 科学通报,第16期 | 
| 谢又予等 | 1981 | 九江—庐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 地理集刊,第13号 | 
| 景才瑞 | 1964 | 关于庐山冰碛物的讨论 | 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学术论文汇编 | 
| 曹照垣等 | 1964 | 庐山及其东麓的冰川遗迹 | 科学通报,第1期 | 
| 谢又予等 | 1984 | 庐山古冰川质疑 | 地理学报,第2期 | 
| 周尚哲 | 1982 | 庐山东南麓叶家垄剖面的初步研究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 李吉均等 | 1981 | 庐山第四纪环境演变和地貌发育问题 | 中国科学,B辑,第8期 | 
| 张林源等 | 1981 | 庐山地区混杂沉积的特征和成因 | 中国第四纪研究,第6卷,第2期 | 
| 赵良政 | 1981 | 九江—庐山地区鄱阳冰期冰川分布规律 | 《中国第四纪冰川沉积与地貌问题》 | 
| 景才瑞 | 1981 | 论庐山第四纪冰川研究中的争论 | 《中国第四纪冰川沉积与地貌问题》 | 
| E.D.Derbyshire | 1981 | 庐山:用来证明冰川假说的现象 | 《中国第四纪冰川沉积与地貌问题 | 
| 黄培华 | 1982 | “冰期之庐山”质疑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卷,第3期 | 
| 施雅风等 | 1982 | 庐山山麓第四纪泥石流堆积的确证 | 科学通报,第20期 | 
| 周慕林 | 1982 | 庐山真有第四纪泥石流吗?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卷,第2期 | 
| 丁梦林 | 1982 | 九江庐山一带第四纪地层 | 中国第四纪冰川冰缘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 
| 刘昌茂 | 1982 | 也谈庐山第四纪冰川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卷,第3期 | 
| 傅逸贤 | 1982 | 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初步分析 | 中国科学,B辑,第11期 | 
| 德比希尔.E | 1982 | 庐山的困境,长江以南的更新世冰川作用 | 冰川冻土,第4卷,第4期 | 
| 赵良政 | 1982 | 庐山大校场“U”谷中古冰川遗迹新见 | 湖北李四光研究会简讯,第2期 | 
| 徐馨 | 1982 | 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气候变迁的依据 | 华东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 
| 周慕林 | 1982 |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争论问题 | 华东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 
| 李吉均等 | 1985 | 论庐山冰川遗迹的真伪 | 中国第四纪冰川冰缘学术讨论会文集 | 
| 刘振中 | 1985 | 庐山构造地貌与地貌发育 | 中国第四纪冰川冰缘学术讨论会文集 | 
| 杨达源 | 1982 | 中国东部山地更新世冰川的研究 | 中国第四纪冰川冰缘学术讨论会文集 | 
| 周廷儒等 | 1982 |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探讨 | 第三届第四纪学术会议论文集 | 
| 刘泽纯 | 1985 | 从沉积地层看庐山冰碛与冰期的时代对比 | 中国第四纪冰川冰缘学术讨论会文集 | 
| 彭汉兴 | 1983 | 庐山红色泥砾成因之探讨 | 冰川冻土,第5卷,第1期 | 
| 周慕林 | 1983 | 庐山最重要的发现——白色泥砾 | 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会刊 | 
| 周尚哲 | 1983 | 庐山地区第四纪古雪线问题 | 兰州大学学报,第19卷,第3期 | 
| 姚庆元 | 1983 | 庐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及冰川问题 | 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 | 
| 齐国凡 | 1983 | 关于庐山冰川遗迹的探讨 |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 | 
| 谢又予等 | 1983 | 庐山“冰川遗迹”质疑 | 地理学报,第38卷,第3期 | 
| 郑本兴 | 1984 | 九江-庐山地区第四系地层及更新世早期冰川发育的证据 | 兰州大学学报,(从刊4) | 
| 李永昭等 | 1984 | 庐山地区第四纪冰川堆碛物石英砂表面结构的研究 | 湖北李四光研究会简讯,第4期 | 
| 郑本兴 | 1985 | 庐山东南麓冰川作用表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 地球科学,第10卷,第4期 | 
| 赵良政 | 1985 | 庐山东南麓冰川作用表皮构造特征及意义 | 地球科学,第10卷,第4期 | 
| 施雅风等 | 1989 |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专著) | 科学出版社.北京 | 
| 何培元等 | 1992 | 庐山第四纪冰期与环境(专著) | 地震出版社.北京 | 
| 汪石林等 | 1999 |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新发现及初步研究 |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第22卷,第3期 | 
| E.D.Derbyshire | 1981 | 庐山:用来证明冰川假说的现象 | 《中国第四纪冰川沉积与地貌问题 | 
| 任美锷等 | 1982 | 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几点意见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卷,第2期 | 
| 黄培华 | 1982 | “冰期之庐山”质疑 |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4卷,第3期 | 
| 张志中等 | 2007 | 庐山地质公园第四纪冰川研究(文集) | 地质出版社.北京 | 
| 胡东生等 | 2009 | 中国庐山第四纪沉积砾石的显微构造系统及地质环境动力学分析 | 地球学报,第三十卷第六期 | 
| 胡东生等 | 2012 | 中国庐山晚第四纪沉积岩系的石英形貌显微 结构及环境过程 | 地球学报,第三十卷第六期 | 
 
        
 
        







 
            
